污水处理业再迎重大投资机会 疫情后众多企业开始布局
点击次数:2021-08-30 14:44:38【打印】【关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年或两年内成立的涉及污水处理业务的企业分别有1260多家和40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的有60多家。
这是第一财经记者今天(30日)通过启信宝查询到的数据。从企查查得到的数据也大致相同。
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各地加大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落实“三废”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业的市场空间明显扩大。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等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下称《通知》),为污水处理业再次带来了投资机会。
《通知》明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传染病医疗机构、20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科学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工艺,确保出水达标排放;尚未规范配置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现有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要结合医院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第三方开展设施运行维护和监测;有条件的地方可筹集资金,采取第三方治理模式,对本行政区域公益性医疗机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处置。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对防治水污染、防控疾病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部分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设施运维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摄影/章轲
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摄影/章轲
参与起草上述《通知》的工作人员透露,在前期疫情防控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之后,相关人员着手调研、起草,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负责人、行业专家等,多次召开座谈研讨会,组织有关专家与20多个省500余家定点医院视频连线,深入了解医疗污水收集处理实际情况。
《通知》规定,医疗机构应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要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纳入医疗机构日常管理。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属于重点排污单位的,依法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医疗行业是一个与居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此前就医疗废水处置问题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相比口罩、防护服等固体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的流向和处置过程更为隐蔽。一旦出现泄漏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地下水、土壤和周边环境。
这位负责人说,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医疗污水处理,从管理、技术、监管、应急等方面部署安排,要求监管服务100%全覆盖、收运处置100%全落实。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构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最多,2017-2020年的数量占比均在94%以上,2020年为97.1万家,占医疗机构总数量的94.9%;2020年,我国医疗机构中医院数量为35000家,占比3.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000家,占比1.4%;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数为3000家,占比0.3%。